运营香港慈善团体的常见问题

朱静文 Rossana Chu • 4 March 2021
朱静文 Rossana Chu

合伙人,香港


下载全文

运营香港慈善团体的常见问题

鉴于公众对这种豁免缴税慈善团体名单的严重依赖,现在是时候了解 税局如何识别慈善团体了。


慈善事业在缓解世界各地的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香港,许多人和组织,包括善心的个人和家庭、本地和国际企业以及海外慈善团体,都为不同的慈善目的而设立慈善团体。然而,在识别或经营慈善团体时,有一些公众可能不一定注意到的重要事项,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一些事项。

香港的慈善团体的监管和注册


到目前为止,香港尚没有正式的慈善团体注册制度,也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来监管慈善团体的成立和运作。税务局保存的免税慈善团体名单并不是香港所有慈善团体的完整名单(原因将在下文讨论)。


随着为慈善或类似目的向公众募集资金的组织数量的增加,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通过其慈善组织小组委员会于2011年6月发布了一份咨询文件,建议为慈善组织建立一个广泛的监管制度,并为慈善组织建立一个监管机构;然而,该咨询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严重关切和两极化的意见。法律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12月出具的报告中指出,当时由于公众在这个问题上缺乏普遍共识,不宜设立慈善委员会。不过,委员会还是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慈善团体的透明度和建立问责制,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保障。此后,尽管香港的慈善事业自2011年以来进一步发展,但与慈善团体监管有关的问题并没有提升到立法层面。


这与英格兰和威尔士慈善委员会明显不同,该委员会是英国慈善团体的监管机构,并负责维护慈善团体的登记,其身份是一个独立的、非部委的政府部门,但向国会负责。


香港税务局的角色


根据《税务条例》(香港法例第112章)(“《税务条例》”)第88条,任何具有公共性质的慈善团体或信托基金均可获豁免缴税。在某些情况下,对这些慈善团体的捐款也可以免税。香港税务局不时发布和更新《属公共性质的慈善团体及信托团体的税务指南》(“《指南》”),其中包括该等免税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中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 税务局不负责慈善团体的注册,也没有监督其行为的法定权力。
  • 《税务条例》第88条并没有为规范和监督慈善团体的运作或治理提供一个立法框架。
  • 税务局的工作严格来说并不包括提供有关设立或经营慈善团体的建议。
  • 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获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名单并不构成正式的慈善团体登记册,其功能仅是让公众知道,根据《税务条例》,向某机构作出的捐款会否被认定为认可慈善捐款。该名单不包括(a)没有根据第88条寻求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例如:不需要免税地位的慈善团体,因为它们不需要向公众筹集捐款,以及(b)不同意税务局公布其名称的慈善团体。


慈善的含义


在香港,“慈善团体”或“慈善目的”并没有法定定义。即使《指南》或香港其他法例解释了什么是慈善团体,但这些解释有两个问题:

(i)    该等解释往往局限于其提供的特定的例子及

(ii)   解释仅仅描述了特定的例子和模糊的原则,因此不够明确或清晰。


例如,《指南》告诉了公众税务局如何识别慈善团体,但这种识别只限于豁免缴税。因此,《指南》并没有为日常生活中其他用途的慈善团体赋予普遍的定义。事实上,香港并没有官方的慈善团体登记册供公众(包括企业和家庭办公室)在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进行捐赠或捐款时参考。但香港公众通常把税务局保存的豁免缴税慈善团体名单作为香港慈善团体的名,但如上所述,这并不完全正确。


鉴于公众对这种豁免缴税慈善团体名单的严重依赖,本文现介绍税务局如何识别慈善团体。《指南》指出,由于缺乏慈善团体的法定定义,税务局因此要参考案例法。税务局认为,要成为法律上的慈善团体,机构或信托必须是“纯粹为慈善目的”而设立。


指南中提到的“慈善目的 ”的定义是基于Lord Macnaghten在1891年对慈善目的的四个主要部分的陈述,该陈述本身是基于英国1601年《慈善用途法》的序言。这四个部分是:

(a)  救济贫困;

(b)  促进教育;

(c)  促进宗教;

(d)  不属于前述任何一项的其他有益于社会的慈善性质的目的。

很明显,尽管《指南》中给出了一些被法院认定为慈善目的的例子以及不属于慈善目的的情况,但 (d)项对什么是“有益于社会”的表述并不明确。


此外,《指南》还强调,志愿或非营利组织不一定是慈善团体。例如,如果一个组织以宣传某些政治观点为目标,即使它是非营利性的,也不是慈善组织。


香港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慈善”或“慈善目的”的立法定义,但这些定义也仅是针对特定用途的,而且含糊不清。其中一项定义是在《注册受托人法团条例》(香港法例第306章)中,其对“慈善目的”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几个目的,并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定义,即“任何其他有利于社会的目的”。但这样的定义也只限于该条例,而不具备普遍确定的意义。


豁免缴税的慈善团体的章程


《指南》阐述了税务局在考虑慈善团体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提出的豁免缴税申请时,对其规管文书(例如:章程)的期望。规管文书应包括以下条款:

  1. 准确和清楚地说明慈善团体成立的宗旨;
  2. 限制其资金用于实现其表述宗旨;
  3. 禁止在其成员之间分摊其收入和财产;
  4. 禁止其管治组织成员(例如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受托人等)收取薪酬;
  5. 规定其管治组织成员(例如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受托人等)披露重大利益及不可对其具有利益关系所涉及的交易、安排或合约行使投票权;
  6. 规定在其解散时如何处理余下资产(例如,余下的资产通常应捐赠予其他慈善团体);及
  7. 规定备存足够的收支纪录(包括捐款收据)、妥善的会计帐目及每年编制财务报表的条款。


一家慈善团体可能打算向提供真正实质性服务的董事支付合理报酬,特别是当该董事熟悉慈善团体的宗旨和运作,因此是提供此类服务的合适人选。有时,如果工作量很大,慈善团体不容易找到候选人以自愿或纯无偿的方式在其理事机构任职。在这种情况下,慈善团体要偏离上文(4)段所述的要求,但根据《指南》,慈善团体必须向税务局证明:

  • 管治组织的受薪成员持有特别的资历,就管治组织的受薪成员所持有特别的资历来说,该慈善团体不仅无法从其他途径物色到具备相同资历的人选,而且这将使其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 管治组织会议讨论受薪成员有关其任命、服务条件和薪酬时该受薪成员必须避席及不能就有关事宜行使投票权;及
  • 管治组织受薪成员的人数必须少于其会议法定人数的大多数。


香港慈善团体的税务豁免活动


根据《税务条例》第88条,受香港法院管辖的慈善团体,即(i)在香港设立的慈善团体和(ii)海外慈善团体在香港的机构,可以获得免税。


《税务条例》第88条包含两个部分:开头段和但书段。


开头段规定,具有公共性质的慈善团体或信托机构应予豁免,并应被视为始终免于缴税。


但书涉及到该机构或信托机构从事贸易或业务的情况。只有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情况下,从这种贸易或业务中获得的利润才可免于缴税:

  1. 所得利润是纯粹作慈善用途,及
  2. 所得利润大部分不是在香港以外地方使用,及
  3. (i) 该贸易或业务是在实际贯彻该慈善团体明文规定的宗旨时经营的;或 (ii) 与该贸易或业务有关的工作主要是由某些人士进行,而该慈善团体正是为该等人士的利益而设立的。


《指南》详细说明了什么是“贸易”或 “业务”,以及如何满足上文(3)段所述的条件。尽管如此,并非所有慈善团体的活动都构成贸易或业务。例如,如果一个慈善团体向公众筹集捐款,并将该等款项(无论是否在香港)用于其慈善目的,那么它就不是在进行贸易或业务,而且这些捐款也不限制主要在香港使用。事实上,许多国际慈善团体在香港的机构所筹集的捐款并不在香港使用或支出,例如,相当多的慈善团体规定,香港的捐款将用于缓解贫困或在不发达国家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指南》还列出了一些特殊活动的影响,如对慈善团体提供的服务或设施收费、进行投资、提供贷款和财产出租。由于读者可以参考《指南》有关内容,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这些影响。但本文作者想提醒的是,慈善团体的管理机构必须首先仔细检查慈善团体的章程或规管文书是否明确允许此类活动,以避免任何越权行为。例如,董事不应假定慈善团体的章程总是允许慈善团体将其资金借给他人,将其闲置现金用于投资,或将其财产出租。《指南》规定了豁免缴税继续适用于这些活动的情况,但并没有授权慈善团体开展这些活动。


了解你的捐赠者


犯罪分子利用慈善团体来绕过有关国家安全、打击恐怖活动和打击洗钱活动的法律,或实施欺诈行为的情况并不罕见。


假如一个诈骗分子向一个慈善团体捐款100万港币,条件是40%的款项要用于一个据称有类似慈善目的的海外组织,这意味着该慈善团体可以按常规方式使用剩余的60万港元,这听起来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建议。但事实上,这100万港元来自一张被盗的信用卡,因此该慈善团体随后被要求归还全部100万港元,甚至可能因洗钱而受到调查。更糟糕的是,该慈善团体被骗走了汇给指定海外机构的40万港币,而这实际上是诈骗分子的一个圈套。


慈善团体应进行适当了解你的捐赠者流程,特别是涉及大额捐赠的方面,例如:

  • 捐赠者的名称和业务或职业
  • 捐赠者的背景以及(如果捐赠者是一个组织)其股东和董事的背景
  • 捐赠者是否为当地个人或实体,或捐赠者来自高风险国家或在高风险国家经营
  • 捐赠者的业务是否与慈善团体的使命、价值观或宗旨相一致
  • 捐赠者是否是政治人物或有政治背景的人
  • 捐赠的资金来源
  • 识别大额匿名捐款的捐赠者之机制,以及慈善团体是否应设定其可接受的匿名捐款的最高金额
  • 捐赠者此前是否向该慈善团体捐赠过,或与该慈善团体建立过任何其他关系
  • 捐赠给该慈善团体的目的
  • 捐赠者是否定期向其他慈善团体捐款
  • 捐赠是一次性的还是分阶段进行的
  • 进行捐赠的方式,例如通过银行转账、支票、信用卡、现金或加密货币等
  • 是否会从香港以外的地方进行捐赠
  • 如果捐款款项不是由捐款人支付,原因是什么
  • 捐赠是否带有任何条件
  • 捐赠者是否要求慈善团体将全部或部分捐赠用于任何特定的人、实体或组织(本地或海外)
  • 是否有可能由慈善团体向捐赠者支付资金,例如,如果捐赠条件未得到满足时需退还捐赠,或偿还捐赠者提供的贷款


慈善团体也可以参考香港政府发布的资料,包括廉政公署发布的《防贪锦囊–慈善团体及筹款活动管理》,社会福利署、民政事务总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发布的《慈善筹款良好实务指引》以及保安局禁毒处发布的《防止慈善团体被利用作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


结论


为了保护自身和发起人的声誉并保持良好的治理,香港的慈善团体必须注意有关陷阱。第一步是如果慈善团体于香港申请免税地位,则需要确保其章程起草得当,明确说明慈善目的,并符合税务局的要求。在成立之后,慈善团体还必须根据章程的规定处理其事务,并采取合理的了解捐款人的措施。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有限法律责任合伙与北京天达共和(香港)律师事务所 联营

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提供的一般概述,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专业意见。
请联系我们获取进一步的具体法律意见。

近期文章

by 朱静文 Rossana Chu 20 February 2025
港交所于2024年12月10日发布了2023财年上市公司年报的年度审阅报告,该报告借助人工智能完成。
by 蒋建丰律师 Roy Chiang 14 February 2025
本所合伙人蒋建丰律师撰写《律商联讯》国际公司程序,第 139 期 — 香港章并于2025 年 1 月 22 日线上出版供订阅。(仅具英文版)
by 胡铭深 Sam Wu, 符曼姿 Beverly Fu 3 February 2025
随着虚拟资产越来越普遍,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也成了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y 朱静文 Rossana Chu 24 December 2024
本所合伙人朱静文律师撰写Lexology《深度解读:国际资本市场》第 14 版 —— 香港章并在2024 年 12 月 17 日线上发表。(仅具英文版)
by 胡铭深 Sam Wu, 符曼姿 Beverly Fu 9 December 2024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下称《大湾区标准合同》)标志着大湾区进入了一个跨境数据流动的新时代。
by 朱静文 Rossana Chu, 符曼姿 Beverly Fu 26 November 2024
香港提交了一份拟议立法提案,法案名称暂定为《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电脑系统)法案》。
更多文章

近期消息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17 January 2025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及合伙人朱静文律师于2025年度《钱伯斯》大中华区评级比选中获评为“领先律所”及“领先律师”。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18 December 2024
朱静文律师 荣誉入选为《商法》“A-List 法律精英2024-25: 睿见领袖 (国际) ” 得奖者之一,并被视为最受市场推荐的精英律师。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29 November 2024
本所合伙人朱静文律师在2024年10月18日出版的《商法》聚焦中国经济市场分析报告专题《蹊径求索》中亮相。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28 November 2024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及合伙人朱静文律师 (Rossana Chu) 于2025年度《亚太法律500强》大中华区评级比选中获评为“领先律所”及“领先合伙人”。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27 November 2024
本所合伙人胡铭深律师 (Sam Wu) 荣获《亚洲法律杂志》(ALB) 评选为2024年度ALB香港律师新星(ALB Hong Kong Rising Stars 2024)。
by 杨杨朱律师事务所 21 November 2024
本所合伙人胡铭深律师 (Sam Wu) 荣获著名的2024年度《律商联讯》40位40岁以下精英 (LexisNexis® 40 UNDER 40 2024) – 大中华区榜单评选为获奖者之一。
更多消息
Share by: